Connect with us

經濟

陳永傑:港存款多 或成買樓「彈藥」

發佈於

【明報專訊】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本港銀行存款總額突破18萬億元,達18.079萬億元,按年增長9.2%。近期樓市氣氛轉趨樂觀,這筆「儲蓄彈藥」或將轉化為實質購買力,為市場注入新動力。

香港經濟近年持續疲弱,市民減少消費,不買就儲,有錢都寧願放入銀行,加上不斷有外來資金流入,銀行存款愈儲愈多。相比1997年存款僅不足3萬億元,經過28年,累升近5倍;這筆錢其實就好似投資市場入面隨時可以出動的「彈藥庫」,一旦出擊,隨時引發另一次大旺市。去年全港整體物業註冊總值計算,僅為5314億元,只佔現時銀行存款總額的不到3%;回顧過去20年(2005至2024年),累積物業註冊金額亦僅約11萬億元,遠低於現時的銀行存款規模。這意味着,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資金從存款流向樓市,對市場亦可構成支撐。

近期息口回落,愈來愈多市民由「租樓」轉做「買樓」。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每10宗成交個案,有6宗是租樓。今年情况卻有些轉變,尤其2月至5月,「供樓平過租樓」成為大趨勢,平均每10宗成交,有4至5宗都是買樓。現時買樓收租平均有3.5厘回報,按息則跌穿2厘,大幅低於租金回報,買樓已具吸引力。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實力買家主動出擊。5月一手就錄得約83宗樓價逾3000萬元的大額成交,按月升逾七成。這不僅反映實力買家對後市轉趨樂觀,也顯示部分資金或開始由觀望轉為積極入市。至於2025年首5個月,新盤成交量累積約7800宗;若加上6月,估計上半年成交或突破1萬宗,有望創下近6年最高紀錄。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