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標普料內地車企今年利潤率受壓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地政府整治汽車行業內捲式競爭,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報告,認為當局加強監管,有助車企避免今年進一步大幅減價,為車企提供喘息空間,不過市場供應過剩仍然持續,難以實現真正的價格紀律,今年行業利潤率仍會面臨壓力,只有通過行業整合,才能將利潤率恢復到可持續水平。

稱行業整合才能恢復利潤率

標爾全球信用評級分析師Claire Yuan表示,自2022年底以來,內地汽車製造商為爭奪市場份額,持續不斷展開激烈競爭,長期價格戰將進一步侵蝕汽車行業本已微薄的盈利能力。她指持續的低利潤率,將削弱汽車製造商創新能力,為降低成本而犧牲質量,可能增加召回風險並損害品牌形象,而價格戰亦會傷害其供應鏈的韌性。

此外,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公司科法斯發表亞太企業付款調查,於今年首季訪問2400家活躍於澳洲、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9個市場的企業。科法斯表示,去年整體受訪企業信用期限,即顧客由購買產品或服務到要求付款的時間,較2023年略為延長1天至65天,惟汽車行業明顯延長18天至79天,信用期限天數及其增長幅度均為13個行業當中最多,科法斯指出,由於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促使經銷商在提供更靈活的信用期限,以此作為競爭方法。

調查:車業信用期限明顯延長

另外,去年汽車行業公司逾期付款情况較2023年有所惡化,科法斯指出,整體來說,去年表示遇上逾期付款的受訪企業,較2023年下降11個百分點至60%,不過運輸和汽車行業則較2023年分別上升2個和1個百分點。以平均逾期付款天數計算,整體企業去年為65日,與2023年持平,不過汽車行業逾期付款亦有明顯上升,較2023年增加8日至75日。

車企逾期付款情况惡化

調查亦顯示,遭遇超長逾期付款,即逾期付款超過180天、且金額超過年營業額2%的企業比例,去年整體大幅上升17個百分點至40%,全部13個行業超長逾期付款均有所增加,當中汽車行業增加18個百分點至48%,與農產品同為比率最高的行業,科法斯指根據該行經驗,有80%的超長逾期付款將無法收回,預示企業的現金流風險極高。

企業前景方面,有33%的受訪企業預期今年商業活動較去年惡化,內地企業預期惡化的有45%,當中以化學品、農產品和汽車行業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