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李耀培:兩地駕駛習慣不同 倡設研習班

【明報專訊】本港開放「粵車南下」,道路安全是另一關注點。汽車會稱,兩地在駕駛習慣及交通法規很不同,內地車為左軚,港車為右軚,道路設計亦相反,香港為「左上右落」,內地是「右上左落」,加上本港多十字路口且路窄,相信內地駕駛者需時適應,建議當局要求粵車司機先參加研習班,確保其認識香港交通規則和如何使用停車場。
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說,內地與香港行車上落方向相反,內地駕駛者來港轉彎「睇位」時易有盲點,另內地駕駛習慣是紅燈仍可右轉、有多條行車線的道路容許掉頭等,但香港只有綠燈才可行車且不能中途掉頭;泊車方面,香港車位窄,很多停車場亦未如內地車場設自動系統識別進出車的車牌,仍要拍卡進入,左軚車或感不便。
田北辰:倘在港違規 要一視同仁
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認為,香港路面情况複雜,同意應要求粵車司機參與課程,若粵車在港違交通規則,要確保一視同仁處理,以令市民安心;但他亦指出,對於如雙白線切線、違泊等較輕違例,據其了解內地對違泊初犯者會先警告,再犯才罰款,考慮到內地駕駛者不熟悉香港規則,建議當局可參考內地做法,初犯者視乎情况酌情處理。
關注充電 陳恒鑌籲提供「轉插頭」
民建聯議員陳恒鑌認為,駕駛者一般若不熟悉目的地交通規則,「自己都未必夠膽揸」,相信內地司機來港前會自行了解,政府也可提供小冊子等協助。他另關注內地電動車在港充電問題,兩地充電標準及設備現時不相容,盼商界及政府助提供「轉插頭」等配套。
至於內地司機如何繳付交通違例罰款及付隧道費等,李耀培建議當局參考內地交警部門「交管12123」手機應用程式,註冊戶口後司機可在程式內隨時檢視有否違例事項及繳交罰款,而粵車在車頭貼上車貼後,隧道費可自動經同一戶口扣除,方便司機管理來港時所有交通相關費用。他並建議當局研設機制,經常違例或「走數」者,若情况嚴重應被取消南下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