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天然海岸視「障礙」 本土研究社:本末倒置

【明報專訊】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於網誌提到土瓜灣海濱數個「斷裂位」,包括海心公園對開的自然景觀魚尾石、臨海煤氣設施及青洲英坭碼頭用地等,稱這些位置未有開放予公眾致未能駁通,無法如對岸港島般築起海濱長廊。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魚尾石是維港現存僅有的天然海岸線「遺址」,應加以保育而非視為「障礙」,若為完全駁通海濱長廊而犧牲天然資源是本末倒置,過度規劃對居民未必有好處。
魚尾石原未列潛在工程 憂陸續有來
陳劍青指出,《保護海港條例》修例通過後不足一周,市建局已提出魚尾石是土瓜灣海濱其中一個「斷裂位」,但魚尾石並不在政府早前公布可能推展的首批填海工程之中,認為類似情况陸續有來,料未來數月民間會就維港小型填海工程提出不少建議,若符合法例標準都有機會獲批,認為政府應就小型填海工程帶來的累積影響做策略評估。
翻查資料,政府早前公布有可能受惠於修例的海港改善工程共有6項,土瓜灣一帶海濱佔去3項,包括臨海煤氣設施、青洲英坭碼頭用地及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其他項目包括堅彌地城新海旁、灣仔水上運動區和銅鑼灣避風塘主題區、灣仔會展外的慶典主題區,工程包括興建行人板道及海岸台階等。
今年3月,民建聯亦已提出規劃「九龍新海濱」,建議先貫通九龍城區海濱長廊,並與尖沙嘴及觀塘一帶海濱長廊連接,打造香港新地標。民建聯當時稱,土瓜灣海濱有3個斷點,當中魚尾石為天然岩石,具歷史價值的自然景觀,現存困難是需在開發過程中平衡保護與發展,認為可優化現有海心公園行人通道,避免較大填海工程,又或採用新式設計,以階梯代替傳統防波堤,打造臨海特色單車徑和觀階梯,令海堤同時兼具「消波阻隔」和「閒暇休憩」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