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內地設廠外商:美生意全停 回流不可能

【明報專訊】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未止,日前在港參與春季電子產品展的多名外國廠商說,目前在內地廠房生產供應美國的訂單及付運全部煞停,以避開高額關稅,觀望後續發展。來自美國的遊戲機廠商Moris說,美國同業都擔心流失生意,而回流美國設廠根本不可能。在內地及泰國均設廠的瑞士旅行插蘇公司行政總裁Sam說,美國暫緩中國以外地方的關稅90日,根本不足夠生產及付運,業界只夠時間清出庫存。
來港參加電子展超過20年的Moris,其公司生產小型「街機」,廠房設在內地,主要供應美國市場。他說,目前所有美國訂單及付運都暫停,慨嘆幾乎完全做不到生意,「舉例說如果一部電話賣1000港元,145%關稅後幾乎賣3000元,根本不能運(去美國),唯有暫停銷售」。
改內地存貨 銷加墨歐日
除了觀望未來數周情况,他說目前局勢儼如警號,提醒自己需加強其他市場的業務。公司目前嘗試銷往加拿大、墨西哥、歐洲或日本,但銷量及銷情未必能如過往。他說過去產品會直接運往美國出貨,現在嘗試在中國存貨,再嘗試向其他市場出貨。
從事製造業逾40年的Moris說,美國其他同業都十分不滿,擔心為應對關稅而加價,消費者更不買其貨品,作為製造商也沒有資金投資生產新產品。他慨嘆:「(遊戲機)根本不是貴價產品,不可能在美國生產,否則不夠競爭力,若到了一個地步,可能要放手,改做其他事。」
恐運時再加稅 買家停中國入貨
來港參展逾20年的Sam說,目前銷往美國的貨品會改往歐洲或中東,美國客戶則要確認訂單後才付運。他解釋,雖然主要由美國買家承擔關稅,但運送過程仍要面對不確定,舉例一個貨櫃由中國運往美國需時約6周,其間買家根本不知道關稅會否再調整,甚至可能無錢支付,所以有買家暫停從內地或香港入貨,甚至有貨櫃在美國的碼頭囤積,暫緩入境。
至於美國暫緩中國以外地方的額外關稅90日,Sam說,由落訂到準備生產需一兩個月,由正式生產到付運或要額外3個月,「90日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周期,亦不能在90日內生產再付運」。他說比較實際是先清理存貨,有美國買家購入在泰國生產的存貨,為避險會提醒對方不能海運,「因為需時6周,只能空運」。
中泰設廠 歐商:難暫緩期趕工
雖然美國市場只佔公司全球生意約一成,Sam說始終意味有一成生意面對風險。「一日(特朗普)在位,便要考慮未來3至4年可能都面對不確定。」他笑說。
來自美國猶他州的電話套及屏幕貼買家Kamden稱,他從香港及深圳供應商入貨後,供應美國及拉丁美洲市場。他說,目前仍與供應商商討如何應對,可能在中國設存倉,方便日後出貨。他說基於技術及質量考慮,暫時未考慮轉往東南亞市場入貨。
明報記者 林勵
(廠商應對系列.上)
(關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