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政府倘持續削資 港樂或縮巡演規模 港芭擬重整資源 終止成效不彰項目

【明報專訊】政府面對千億財赤,今年度對主要演藝團體(即九大藝團)撥款將削減2%,文體旅局長羅淑佩日前建議藝團多覓商業贊助。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稱,今年削資未至令樂團「陷入困境(in trouble)」,惟疫後爭取商業贊助愈見艱難,倘政府持續扣減撥款,港樂或需考慮縮減巡演規模。香港芭蕾舞團(港芭)亦稱,今年資助無法抵付員工薪酬,將重整資源,擬終止部分成效不彰的項目。
明報記者 葉希雯
去年11月公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及,政府將「增撥資源及鼓勵私人捐款」支持主要演藝團體等;事隔4個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向九大藝團「開刀」,預算撥款按年減2%至3.88億元。翻查藝團2023/24年報,各藝團分別獲政府資助近1634萬至1.1億元不等,佔其總收入53%至82%,惟其中5個藝團錄得虧損(見圖)。
企業開支審慎 尋商業贊助艱難
港樂2020年起每年獲批逾億元撥款,惟每年度音樂會及其他表演收入均不及音樂會開支,上年度相差逾1億元。行政總裁霍品達(Benedikt Fohr)接受本報專訪稱,所有藝團均受削資影響,港樂亦需開源節流。他呼籲政府審慎決定未來撥款額,「即使每年只削減2%,幾年累積下來,加上價格和薪酬逐年上漲,差距便會愈來愈大」,相信當局明白藝團運作有多依賴政府資助。
港樂現為香港文化中心的場地伙伴,霍品達說,音樂廳只可容納近2000人,無法增加觀眾人次,而為確保各年齡層及不同觀眾能入場觀賞音樂會,港樂無意加票價,開源只有爭取更多商業贊助,但現時企業對贊助非必需(not necessarily needed)活動更審慎,「吸金」不易。
霍品達透露今年向董事局報告來年預算時,曾商討縮減巡演規模。他解釋,疫後歐洲酒店房租翻倍,「當與100名樂手同行時,涉款會相當大」,但強調現階段不會調整。他補充,倘政府資助能佔整體收入約65%,即可抵消僱員薪酬、辦公室及場租等固定開支,讓票房收入、捐款及贊助只用於製作音樂會,已屬理想。
港芭2023/24年度籌集近1272萬元贊助及捐款,創歷年最高。行政總監李易璇向本報稱,舞團去年成立香港芭蕾舞學院屬籌款契機,今年的預算會定得「保守一點」,冀最終能超乎預期。她稱,今年度政府資助無法抵消員工薪酬,港芭將重整資源,包括減印場刊,並檢視過往項目,停辦部分成效不彰活動。
表演藝術成本高 贊助捐款無法取代政府資助
李易璇以公眾教育活動作例,指港芭過往傾向直接入校教導學生,未來或改為「訓練訓練者(train the trainers)」模式,由港芭訓練的導師入校,擴大影響力同時節省人力。她說,表演藝術製作成本高,任何贊助及捐款均無法取代政府資助。
政府除發放恒常資助,亦會按藝團提交的3年發展報告決定來年一筆過撥款額度。港樂及港芭稱,一筆過撥款按藝團表現而定,今年度所獲資助有提高,其中港芭的政府資助在拉上補下後與上年度相若。
文體旅局回覆本報稱,政府已就今年度撥款安排諮詢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當局會在各主要藝團完成年度表現評估後,通知它們各自的撥款額。局方稱,除政府經常資助,藝團尚有商界和民間贊助、藝術課程學費等財政來源,認為它們需妥善制定財務策略,擴大財政來源,並有效運用政府資助及儲備,確保運營穩健性和財務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