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附圖】都大接收張愛玲遺物包括手稿、書信 擬策展及建文獻庫 (15:51)

發佈於

曾創作《傾城之戀》、《色,戒》等多部著作的文壇巨匠張愛玲逝世30週年。其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及宋元琳今(12日)將大批張愛玲文獻和遺物,連同宋氏父母、張愛玲摯友宋淇和宋鄺文美的遺物及傢俬,一併捐贈予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副校長鄺志良說,校方有信心將遺產妥善保管,日後將策展和建立檔案文獻庫,冀公眾了解張愛玲和宋氏對華語文壇的貢獻。

張愛玲生於1920年上海,曾三度赴港求學和創作,其間認識宋淇夫婦並結下深厚友誼。張愛玲於1995年逝世,遺產交由宋淇夫婦管理,二人死後則由子女宋以朗和宋元琳接手。

獲捐贈遺物包括張愛玲多份手稿、700多封近60萬字、與宋淇夫婦往來40多年的書信、個人照片等。宋以朗說,20多年來整理張愛玲和父母的遺物,數量之多令他無從入手,笑說將遺物鋪滿家中整個地板時,憶起母親當年嘗試整理張愛玲遺物,曾形容遺物屬「害人嘅嘢」,只因數量太多令人難處理。如今將三人遺物一併捐贈都大,宋以朗形容是「清倉」,表示信任都大的專業能處理遺物;又指曾接洽多間大學和圖書館,僅都大願意一併接收張愛玲和宋氏的遺物。

捐贈計劃召集人兼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慕靈指,昔日外界只關注張愛玲對文壇的貢獻,惟宋淇夫婦對張愛玲的創作也有重大影響。透過閱覽宋氏的遺物,大眾可從另一角度認識張愛玲。她指都大今年獲教資會資助,研究宋淇對香港文化的影響,會好好善用是次獲贈文物。

都大副校鄺志良表示,由於文物數量比預期多,現時還在整理階段。他指都大圖書館將設立1500呎的展館,珍藏獲捐贈文物,預計今年8月開幕;又指正籌備公開展覽,分批展出文物;亦會建立文獻庫和數碼影像典藏,惟透露不會公開全部文物給大眾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