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未來基金去年撥千億填庫房 議員稱有效運用資源 籲勿動本金

【明報專訊】政府財政儲備涵蓋政府2016年設立投資的「未來基金」,政府近年逐步將基金投資所得回撥庫房,至去年3月底共回撥1170億元至土地基金,其中1000億元去年6月轉撥一般收入帳目。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認為,回撥有效運用公共資源,但須紀律,應「千方百計避免動用本金填帳」。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高級講師黃健明認為,回撥資金未解決政府收支結構問題。
學者:未解結構性入不敷支
未來基金本金包括土地基金原有2197億元結餘,長期投資至2030年12月底,亦包括2015/16年度盈餘注入的48億元首筆恆常投資。
投資收入以往存放外匯基金滾存,不屬政府財政儲備,近年財赤,政府逐步回撥,庫房帳面赤字減低。立法會去年5月再通過決議,容許財政司長從土地基金轉撥未來基金累積投資收入轉撥政府一般收入。至於本金回撥,仍須立法會批准。
黃健明認為,如果只動用「投資收入」可以接受,至於動用本金,面對大額開支需要,他稱當然可用積蓄支付,但只屬冚數,政府面對「結構性入不敷支」未根本解決。黃形容,將來人口老化引致更多公共財政支出是不爭事實,但政府從未處理。他表示,當年政府設立未來基金未指明用途,只取得投資回報;他建議政府在儲備撥備一筆專門基金,用於應對人口老化開支。
黃俊碩表示,回撥部分基金投資回報至一般收入帳目以減帳面虧損,是政府有效運用財政資源的體現,不應誇大對公共財政的影響,但認為政府須有紀律,回撥要按公開透明準則,避免動用本金,以免影響評級損害外資對信心。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陳振英表示,回撥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否則一下子用於填數,未來更少迴旋餘地」。
(預算案前瞻.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