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2024港大亞洲環球學人系列之三 國營石油公司駐土耳其創新主管談能源貨運國策 「阿塞拜疆盼成中間走廊中轉樞紐」

【明報專訊】繼前年的格魯吉亞前議員後,港大「亞洲環球學人」計劃去年也有一名來自南高加索的參與者,他是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SOCAR)駐土耳其創新與全球研發倡議主管Magsud Mammadov(下簡稱Magsud)。Magsud早年曾在阿塞拜疆外交部短暫任職,後來加入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線(TANAP)項目和SOCAR擔任不同對外關係的職位。他向本報表示,只有30多年獨立歷史的阿塞拜疆具雄心,正邁向成為周邊鄰國以至歐洲的重要地區能源伙伴,長遠更會促進建立傳統歐亞海陸路線以外的「中間走廊」,成為這條新戰略路線的能源供應和貨運的中轉樞紐。
Magsud解釋,阿塞拜疆很早就明白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歐洲希望找到替代來源,因此開始投資在裏海油氣田項目以及對歐油氣出口的基建,其一標誌項目就是「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BTC)石油管線」。BTC管道連接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以及土耳其南部望向地中海的能源輸送樞紐港口傑伊漢(Ceyhan),輸送來自阿塞拜疆ACG油田的石油,2006年起投入運作,哈薩克和土庫曼後來加入供油。
作為內陸國家,阿塞拜疆還透過取道土耳其加入歐盟發起的「南部天然氣走廊」(TANAP是其中一環),向歐洲以至世界市場出口天然氣。Magsud認為,這有助阿塞拜疆發展和晉身地區能源伙伴,未來巴庫會尋求進一步成為所謂「中間走廊」(Middle Corridor)的能源運輸樞紐。
地區一體化 須解決關稅海關問題
「中間走廊」是關乎歐亞大陸兩端貿易和運輸的戰略概念,對比取道俄羅斯的傳統陸路(北)和取道印度洋的傳統海路(南),「中間走廊」正好位處兩者之間,一般取道中亞、南高加索和土耳其(視乎路線可能途經裏海、黑海或地中海)。自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招致西方制裁後,這條路線益受注目,惟開發尚未成熟。Magsud提醒,不止俄軍侵烏影響到北線陸路,加沙戰事也影響到南線海路,因此中間走廊變得更值關注,惟區內各國要形成更一體化的地區,仍要解決關稅、海關等樽頸問題。
土耳其是「中間走廊」的最積極推動國家,跟其關係密切的阿塞拜疆位於裏海西側,夾在俄羅斯與伊朗(同樣受西方制裁)之間,正是這條走廊的成敗關鍵。記者2018年曾在土耳其東端城鎮卡爾斯(Kars)採訪,當地正是「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BTK)鐵路」的土方終點,在此連接到土耳其鐵路網,進而邁向歐洲。Magsud坦言,阿塞拜疆早在俄軍侵烏前已比其他國家更早注意到機會,希望中間走廊成事,並成為中轉國家(transit country),惟其蘇聯時代鐵路軌道跟歐洲並不相容,因此BTK鐵路對巴庫來說十分重要。
飛地陸橋問題 信可與亞美尼亞達協議
談到BTK鐵路,則不得不提到其地緣政治的一面——這路線剛好繞過另一南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亞美尼亞跟土、阿都有歷史宿怨,其中與阿塞拜疆有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主權爭端,在兩國獨立之初曾開戰爭奪,當時是亞美尼亞勝出,但到前年阿塞拜疆重奪控制權。外界一度關注巴庫會否尋求以武力奪取亞美尼亞南部,以完成令本土可跟外飛地納希切萬有陸路連接的「贊格祖爾走廊」大計,惟與亞美尼亞南部接壞的伊朗反對,阿亞兩國暫時選擇和談。
贊格祖爾走廊尤其牽涉亞美尼亞主權,兩國在舊恨新仇下達成協議不易。惟Magsud對其長遠前景仍有信心,一方面相信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最終可以達成某種和平條約,而且土耳其在納卡爭議劃上句號後開始積極跟亞美尼亞重建關係,另一方面亞美尼亞跟俄羅斯關係轉差,而且有BTC油管和BTK鐵道被繞過而損失經濟利益的前車之鑑,畢竟贊格祖爾走廊如成事,「亞美尼亞至少可從過路費中受惠,對吧?」
偕土格研建綠色走廊 出口綠氫到歐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去年在巴庫舉行,儘管身為東道主的阿塞拜疆捲入妨礙減少使用化石能源的爭議,但Magsud辯解稱,阿塞拜疆其實也明白非再生能源是有限資源,對氣候有負面影響,因此也會尋求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或綠色能源,甚至幫助區內國家轉型,例如正與土耳其和格魯吉亞研究建立「綠色走廊」,長遠出口綠氫(green hydrogen,由再生電力將水進行電解取得氫能,被認為碳排放量顯著低於化石燃料產生的「灰氫」)到歐洲。
明報記者 周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