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拆局:巨資建車路雲一體系統 重構城市運作

發佈於

【明報專訊】當前,自動駕駛已從強調單(輛)車智能化,走向「智能化+網聯化」相融合,也就是中國力推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蘿蔔快跑」是龐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系統的一環。

20城市試點至年底料斥6000億

料2026催生10萬億元市場

具體投資方面,是建設「車路雲(智能車、智慧道路、雲端)一體化」系統,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網絡中心。財新網引述系統集成商測算,一個路口的探測硬件、工程、維護、軟件等改造成本逾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比如北京政府年中發布「車路雲一體化」基建招標公告,首期投資額為99.39億元,改造6050個路口及建設網絡中心。

「車路雲一體化」首批試點名單7月公布,涉及北京、武漢等20個重點城市;預計到2024年底,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資總金額超6000億元,以超長期國債支持。業界預期到2026年,試點或擴至50座城市,囊括20餘家車企,催生10萬億元巨大市場。

一個多月前,工信部長金壯龍宣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建成涵蓋基礎晶片、傳感器、計算平台、底盤控制、網聯雲控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

更精準控制行車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目前未經改造的道路已可無人駕駛,為何還要打造智慧道路?新華社《瞭望》周刊報道,試搭過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的人普遍感到「有點傻」,不會主動換車道超車、路口過早減速、整體行駛速度慢。專家指出,基於單(輛)車智能方案,Robotaxi感知能力受限,響應更為保守。

簡單來說,一輛智能車是一台電腦,將車納入智慧道路網中,獲取道路信息、感知周圍人車路等環境信息,能減輕智能車算力負擔,打破其能力局限,實現超視線距離感知、解決視覺盲區問題。比如已應用的交通燈信息實時推送,使車輛毋須完全依賴自身傳感器,就能準確得知交通信號。

智能網聯汽車也將重構城市運作模式。未來,聯網的智能汽車可以精準控制行駛,選擇最佳路線,提升汽車利用率,智能尋找停車位,郊區出行也更方便。提高道路、土地使用效率後,騰出土地用於其他發展。而且沒有疲勞駕駛問題,晚上如常載人送貨,城市深夜照樣暢順運作。而智能網聯汽車系統的共享信息,也是城市管理系統夢寐以求的大數據。

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2030要取顯著成效

發展智慧城市戰略,更被視為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上周四公開《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提到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到2030年要取得顯著成效。《意見》要求,以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和改善城市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深入推進「5G+車聯網」發展,逐步穩妥推廣應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加快佈設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提升車路協同水平;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滿足智能交通需求。

(中國故事 科技生活系列二)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