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鄧潔:北上人數再創新高 消費者更在乎體驗感和情緒價值

發佈於

【明報文章】在剛剛過去的星期六,港人出境及北上數字再創新高——本港入境處數據顯示,3月23日當天有超過40萬人次的港人出境,當中31.3萬人次北上,創今年首3個月的高峰。當日訪港旅客錄得17萬人次,當中13.6萬人次為內地客,北上南下逆差錄得17.6萬人次。北上南下人流長期呈現逆差,有飲食業界人士分析,未來一段時間食肆將現結業潮。

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也在不斷探索旅遊業發展的新思路,做出很多新嘗試。該如何擦亮香港本地特色,補齊短板,放大優勢?

補齊兩個短板

一、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隨着物質基礎和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近年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有所改變,漸漸從僅看重品質,到看重服務、看重體驗。

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總體而言,就非貴價餐廳而言,深圳的服務表現更為貼心和便捷。在排隊等待用餐時,大多數餐廳會提供娛樂設施或茶點,供消費者消遣和食用;用餐時也較少有時間限制,部分餐廳還會提供小禮品。現今,消費者更在乎情緒價值;能夠滿足情緒價值的服務,更受青睞。

二、鼓勵和發展新業態。千篇一律的產品,容易令人產生審美疲勞。不斷推陳出新,如雨後春筍般的新業態,成功助力深圳的第三產業發展。近些年風靡內地的「喜茶」、「霸王茶姬」、「阿嬤手作」等奶茶品牌,以及手辦、盲盒、潮牌、熱門IP(知識產權)周邊等新事物,有着豐厚的青年消費群體。結合時尚的設計、年輕化的營銷,以商業模式推陳出新,在不同行業間組合,行業跨界融合、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追求新事物的商家更受消費者追捧。

放大香港優勢

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着聯通世界的優勢。全球頂尖藝術作品匯聚香江,Art Basel、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品牌專案,是香港的金字招牌。近期城中正旺的「teamLab:光漣」、「抱泡瞬間」等藝術裝置,吸引了大批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觀賞者。有來自內地的電影愛好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香港的電影按照不同級別劃分,且經常有經典電影重映,讓受眾有更多選擇的空間;來香港體驗地道港風,少不了電影院的行程。

除此之外,香港約有四成土地劃為24個郊野公園及22個特別地區,共佔地44,312公頃,當中包括樹林、草地、山嶺、水塘和海濱地,還有數個離島,以及不少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戶外運動的絕佳選擇。

疫情之後,消費者在旅行時更盛行採用「citywalk」及戶外運動的形式去探索城市。根據內地熱門社交平台「小紅書」的搜索數據顯示,「戶外」、「城市出行」相關搜索量,已佔據小紅書類目增長頭兩位的強勢位置,並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超過197萬篇相關筆記,記錄着用戶的各種真實分享和心得。

在香港,可以滿足遊客行山、徒步、露營、滑翔傘、衝浪、獨木舟等豐富的戶外運動體驗。而且香港有科學完備的戶外運動路線指引,相關基礎設施完善、搜救系統先進。本港警務處資訊系統部運用科技,研發智慧搜救方案,包括「HKSOS」緊急救援手機應用程式。有曾經使用該程式獲救的市民分享,於求助後約兩分鐘內,已有警員聯絡並得到其準確位置並派人拯救,是向警方求救的最快方法,保障遊人安全。

發展旅業 還需政策支持

除了補齊短板、放大優勢,香港旅遊業的發展,還需要相關政策促進和支持。今年初,泰國和新加坡已宣布對持有中國護照的遊客實行免簽政策,在各國、各地區紛紛推出搶遊客的政策下,結合香港實際情况,當局是否需考慮逐步放寬內地遊客來港旅行政策?此外,為破解「酒店貴、餐飲貴、機票貴」的困境,是否要考慮通過輸入外勞,補充香港服務業人手,降低商家僱用人手成本,以達到降低商品和服務價格之目的,亦是值得探索。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鄧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