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政府公布漁農業發展藍圖 目標10至15年內提升產量 (18:48)

政府今日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目標在10至15年內提升漁農業產量,當中種植業在15年內由現時每年1.5萬公噸增至6萬公噸;海魚養殖業在10年內增至6000公噸,產值為現時10倍;塘魚養殖業方面,會建立生態魚塘品牌及提升質素,令其產值增加20%。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表示,近年城市不斷發展,但漁農業停滯不前,「生產停留在粗淺階段,外國突飛猛進」,政府希望透過整全計劃,將本地文化產業延續,並引入新科技,提升產量。
《藍圖》其中一個目標是蔬菜年產量在15年內提升至現時的4倍,漁護署長梁肇輝指主要透過兩項措施增加產量,一是增加農地,包括在新界北部物色「農業優先區」以保留優質農地;二是引入新科技如水耕及推行都市農場等,令整體產量增至本地1成,2024年會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設立首個都市農場。
被問到會否為本地及入口漁農產品訂下比例,謝展寰指現時本港漁農產量少,暫不製訂相關比例。至於「農業優先區」選址,梁肇輝表示會研究製訂指引物色優質農地,預計明年完成研究,並會諮詢公眾。
禽畜業方面,政府計劃於2026年或之前平整好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農場的土地,預計農場在2030年前投入運作,預期15年內本地禽畜農場整體年產量,由現時約1.2萬公噸活豬和約7400公噸活鷄增加至少10%,產值則增加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