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李夏茵指慢病共治計劃成熟後推「醫管局版」 免費為低收入者篩查 (11:34)

政府擬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慢病共治),有意見指市民自費120元的費用對於經濟困難的基層而言負擔不小。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早前表示慢病共治不會豁免經濟困難人士費用。李夏茵接受報章訪問指,日後擬推「HA(醫管局)版慢病共治計劃」,為綜援等低收入人士於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提供免費篩查。她亦透露,9月會公布慢病共治計劃細節,11月開放予市民報名,每個參與者可聯繫2至3名家庭醫生。
李夏茵表示,待慢病共治運行成熟後,將與醫管局研究,合倂計劃及目前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合作計劃,避免資源重疊,亦不會減少普通門診資源。她續稱,慢病共治計劃吸引的對象是「可以付費、負擔到的人」,強調不會忽略基層市民的需要,稱正領綜援等低收入基層市民可繼續於普通科門診接受服務。
李亦表示,將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邀請醫生參與計劃,而明年第一季起,醫生配對和篩查可直接在醫生的診所內進行,計劃希望以跨團隊合作形式進行,即使患者循私家醫生途徑報名,亦需要成為康健中心會員。
擬公開醫生收費 將擴藥物名冊
慢病共治的治療階段,政府建議的病人共付額為150元,但醫生仍可自由定價,李夏茵表示,醫生收費須具透明度,擬公開醫生收費,供市民查看及選擇。另外,有業界憂慮「社區藥物名冊」中的藥物種類不足,李夏茵回應稱,將擴展名冊至3個梯隊,包括政府全部資助的藥物、部分資助的藥物及由參與者自行付費的藥物。
當局亦擬為參與計劃的醫患訂立目標,達標可獲得獎勵,李夏茵解釋稱,要求參與者達標的項目包括到地區康健中心上堂、見營養師、於家中自覺量度血壓及血糖等,目標希望市民生活習慣改變;至於醫生方面,如病人的身體指標達到某個水平,就可以獲獎賞。
